English

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

1998-07-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温 源 我有话说

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还可使富余人员得以良性消化。如何缓解我国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出路之一就是——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就业人数方面占据半壁江山。以上海为例,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0%,税收占40%左右,吸纳的劳动力高达71%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无疑既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又有利于为更多的富余人员得以良性消化提供一个好环境。

“同那些生产和技术有较大优势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方面显得更有所长。”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邓宝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首先,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企业主在本地区投资建厂,独立经营,大量吸收本地职工,为这些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中小企业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能够灵活地应付经济危机。在经济繁荣时代,大企业的工作岗位和某些福利待遇一般要比中小企业稳定,但到了经济不景气或在采用了新技术后,大企业往往可能解雇部分职工或停止招收新职工,而中小企业却能及时转产,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量多、面广的就业机会,如法国在1974—1980年的经济危机中,大型工业企业减员55万人,而中小企业却增加就业60万人。同时,中小企业具有拾遗补缺的特点,能够生产许多大企业无法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大企业所不具备的就业岗位。”

利用发展中小企业来缓解就业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也同样得到验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介绍,在我国历史上,中小企业共有四次大发展:第一次是在1949年,战争为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失业,为安定社会,巩固政权,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第二次是在“文革”时期,大批城镇青年成长起来,政府为安排这些人的就业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中小企业的措施;第三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大批返城的知识青年就业,中小企业再次得到发展;第四次就是现在,去年,我国共有418万国企下岗职工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再就业,占当年安置下岗职工总人数的2/3,事实证明了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仍具有突出作用。

如果说前三次利用发展中小企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带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应急味道的话,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劳动力就业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措施,绝非一时权宜之计。应该说,今后几年,我国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这不仅包括每年不少于800万的城镇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一些国有企业职工要下岗,机关干部要分流,这些人往哪里去?主要应由中小企业来吸纳。

虽然中小企业自身的优点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靠自身力量难以克服的困难。一般说来,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和法律,容易造成“政出多门”和管理上的无法可依,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中小企业缺乏社会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以及无固定资金来源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陈乃醒等有关专家对此提出建议:

一是要建立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部、委员会等,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或《中小企业振兴法》等法律。

其次是提供可靠的融资渠道。对于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在日本和意大利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建有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或手工业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贷款。我国在这一点上,可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及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上的作用,制定出一套相应的中小企业金融政策,加强各商业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工作,合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同时应建立相关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来有效地防范风险。

另外,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有的职工下岗后想自己筹资办厂,但常常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或缺乏专业指导或其它一些原因,结果在林林总总的行业面前束手无策。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必要的指导及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如信息传播、策划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市场开拓、国际合作以及产品营销和原料供应等。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迫切。但毫无疑问,各级部门只有加紧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使中小企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